作者丨 缪凌云 张译文
来源丨野马财经
资本市场永远不缺乏造富神话。
近日,神州高铁总股本5.04%股份,被九鼎系转让给了一家名为杭州霁云的私募机构。
而野马财经注意到,这场看似普通的股权转让背后,实则暗藏了两个令人惊心动魄的资本故事。
一方面,从1.3亿元投资,到70亿元浮盈,再到10亿元实际回报,6年来,九鼎投资这一项目可谓大起大落,但“PE第一股”的运作能力,终究不容小觑。
另一方面,难以穿透的杭州霁云,与近年来迅速崛起的“浙大帮”,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九鼎系痛失70亿浮盈
中国股市沉浮二十余载,一路起伏跌宕,大多数投资者胜少败多。
其实,无论是,还是,都早已用赫赫战绩告诉我们,“重组”二字,才是真正能够跨越牛熊的永恒概念。
而作为“PE第一股”的九鼎投资(600053.SH),更是将这一手法,玩到了极致。
2014年9月,主营业务不振、股价一路疲软的宝利来(现“神州高铁”,000008.SZ)突然抛出一纸方案——重组新联铁。
这次重组,正是由九鼎投资(时“昆吾九鼎”)一手操刀完成。
当时,受制于酒店餐饮行业持续的低迷状况,以五星级酒店为业务核心的宝利来营收增长乏力,净利更是大幅下滑。
在这一情况下,九鼎投资为公司量身定制了“转型+整合”的解决方案,试图一步到位,将宝利来打造成为轨道交通运维领域的行业龙头。
通过重组与并购,宝利来先后将新联铁、交大微联、武汉利德等行业优秀企业纳入麾下。在这一过程中,九鼎投资不仅提供了战略咨询服务,而且承担了过桥资金提供者的角色,更加重要的是,其本身,就是新联铁的早期投资者。
野马财经注意到,早在2011年,九鼎系旗下九江富祥等六家机构,就对新联铁进行了投资,根据广证恒生研究院数据,投资金额为1.3亿元。
而后,经历2014年、2015年一系列资产腾挪、股权变动,九鼎系在新联铁的投入,变成了宝利来7%的股权。
宝利来的转型无疑是成功的,自2014年底开始,公司股价变开启了狂飙突进之路,随着2015年3月,正式改名“神州高铁”,更是达到了38.96元/股的高峰,半年多的时间,上涨了近5倍。九鼎投资也一度账面浮盈70多亿元。
不过,由于存在两年的锁定期,股价高位的时候,九鼎系也只能“望价兴叹”,等到2017年2月,禁售解除时,公司股价已经大幅回落,近日,九江富祥等数家九鼎系公司,以9.73亿元的总价,将所持5.04%股份转让给了杭州霁云投资,6.88元的转让价格,更是数年来的低位。(以此价格计算,所持7%神州高铁总股份,约值13亿元)
为何以此价格出售?就相关问题,野马财经与九鼎投资取得了联系,不过截至发稿,尚为得到回复。
但有意思的是,即便在这一状况下,与1.3亿元的成本相比,九鼎投资依旧获得了6年10倍的不俗回报。“PE+上市公司”的威力,显露无疑。
对于这一模式,九鼎投资董事长蔡磊曾在公司年会分析,“(pre-IPO模式)尽管上市后回报巨大,但是上市的周期却很长,并且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其指出,“这个时期如果要继续做好股权投资,就必须找到第三个增长因素,这就是并购。”
神秘私募隐现“浙大帮”身影
一次看似低价的转让背后,却是一个颇为成功的投资案例,不得不令我们这些吃瓜韭菜汗颜。
但其实,野马财经(微信公号:ymcj8686)注意到,作为大名鼎鼎九鼎系的交易对手方杭州霁云,也才不是一个“没有故事的小私募”。
从神州高铁最新披露公告来看,这家于2017年2月刚刚成立的私募仿佛一张白纸,私募的GP“浙江玖合”的最大出资人为李思瑶,关于其身份,网络上并无更多信息。
上图来自神州高铁公告
不过,根据全国工商资料显示,李思瑶上述股权及法定代表人之位,皆转让自一位名叫“薛仕成”的人。
上图来自全国工商系统
且公告也显示,目前浙江玖合派驻在杭州霁云的执行事务合伙人委派代表仍为薛仕成。
这位薛仕成,可谓大有来头,其背后,“浙大帮”身影隐现。
“浙大帮”的核心,由两部分构成。
其一,圆正控股。
2005年,浙江大学全资成立圆正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涉足产业投资。十余年来,足迹遍布教育、农业、医药、人工智能、化工、新材料等诸多领域。
其二,网新资本。
这家公司成立于2004年,出资人全部为浙江大学教职工,其许多投资项目,基本与圆正控股处于共同进退的状态。
据野马财经(微信公号:ymcj8686)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浙大帮”核心体系内,至少控股有浙大网新(600797.SH)、众合科技(000925.SZ)两家A股上市公司,并参股有完美世界(002624.SZ)等5家上市公司,此外,通过旗下投资平台,其还参股了近二十家新三板企业。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上述“一公一民”两家核心主体外,许多与浙江大学有着学业、地域关系的著名企业,也经常为“浙大帮”出钱出力。
例如,神雾环保(300156.SZ)原监事长王利品,就毕业于浙江大学机械专业,且担任过公司借壳前身“天立环保”的董事长。神雾环保则是浙江大学创新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的重要投资者。
杭州本地企业水晶光电(002273.SZ)、荣盛控股,以及世界闻名的万向集团、阿里巴巴等,也是身影频现。
至于薛仕成,亦是“浙大帮”的重要成员之一,曾担任过浙大网新集团副总裁、众合科技副总裁。
众合科技相关人士向野马财经表示,薛仕成现为公司全资子公司众合投资董事长,但不知道他与浙江玖合的关系。不过,浙江玖合与众合科技共同投资有碧橙环保。
如此看来,所谓棋逢对手,看似名不见经传的杭州霁云,背后可以接触到的圈层,并不比九鼎投资来得差。
象牙塔中的名利场
圆正控股+网新资本,十余年来已然在资本市场打下了不小的江山,其实,高校+资本的模式,在我国并不鲜见,甚至由来已久。
例如成立于1995年的清华控股,早已经成长为资本市场的重要参与者。
高校系公司的优势,自然也不言而喻。
从上图可以清晰地看到,高校设立投资集团,进行的基本都是产业投资,而且会结合自身优势,扬长避短。
以浙江大学为例,根据国际第三方研究机构Clarivate Analytics2017年相关报告,浙江大学化学、材料、工程等学科水平位列世界高校前1%水平,电气信息更是其传统强项。
而浙大网新、众合科技的主营业务,即分别属于人工智能、新材料领域。其它参股公司,也基本处于上述范畴。
对此,清华控股董事长徐井宏就曾对《第一财经》分析,依托大学而设立产业资本,第一,可以有效将高校的专利、技术市场化;第二,可以充分发挥高校品牌优势;第三,则在于人才资源的输出与集散,无论是在校学生,还是校友,都是十分难得的宝贵资源。
“科学家收入远比不上当红明星”的乱象,亦为人诟病已久,因此,徐井宏同时表示,对科研人员持股、技术入股的开放与支持,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激励措施。
不过,虽然绝大多数情况下,高校与资本的结合可以达到双赢,但也不可否认,在这一过程中,的确出现了一些问题。
界面新闻曾有报道,当初,涉及7条人命的博雅生物(300294.SZ)成功借壳背后,是一场原北大校长之子许晓椿,通过股权腾挪、关联公司输血等诸多手段,没花一分钱,空手套到12.88亿元的精彩好戏。(参见今日二条)
另外,曾经为响应“发展高校科技产业“号召,由36所高校共同发起设立的中国高科(600730.SH),如今,其年报中的第一项主营业务,竟然是房地产...
在许多人心中,有着“象牙塔”之称的大学,无疑是“纯净”二字的代名词,而号称“离钱最近”的资本市场,无疑是一个彻彻底底的名利场。
如何尽可能地趋利避害,让真正有技术、有理想的科研人才获得应有回报的同时,避免让高校用岁月积累下的声誉,成为别有用心之人捞钱的工具。
或许,阳光是最好的杀毒剂。
更多观点,欢迎在评论区留言。